上一世紀令人驚訝的成功故事之一,就是奢侈品零售業的蛻變:從各個小型家族企業演變爲一個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國際化行業。在此進程中,一些家族的姓氏,例如阿瑪尼(Armani)、夏奈爾(Chanel)、迪奧(Dior)、紀梵希(Givenchy)、勞倫(Lauren)和米索尼(Missoni)等,已不再僅僅代表個人,而是成爲了衆所共知的品牌標識。然而,隨著現代產業竭力將其手工傳統與當今的上市融資和季度報告協調起來,拉近二者距離的正是那種個人化的家庭紐帶。
由於品牌的創辦人均已年老——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已經77歲了;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已經71歲——他們新一代的兒子、女兒、侄子和侄女們正進入家族企業。無論他們最終是否接任老一輩的職位,但毫無疑問的是,在未來歲月中他們都將起到很大的作用,更不要說他們會影響到進入商店的商品。無論他們的頭銜是什麼,他們都是過去和未來的連接線。
當然,這個現象並不新鮮。 1992年,艾米奧利•璞琪(Emilio Pucci)去世後,他的女兒勞多米亞(Laudomia)接手了他創辦的公司,儘管8年之後璞琪轉賣給了LVMH集團,但勞多米亞仍擔任璞琪的副董事長兼形象總監;埃麥尼吉爾多•傑尼亞(Ermenegildo Zegna)於1910年創立同名男裝品牌,如今該公司由他的孫子古爾多掌管。維羅尼卡•埃特羅(Veronica Etro)在其父母1968年創立的埃特羅公司設計女裝;卡羅琳娜•海萊拉(Carolina Herrera)的次女小卡羅琳娜(Carolina Jr)和帕特里夏(Patricia)在母親創辦的同名公司中擔任諮詢顧問。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的繼女伊麗莎•伯倫斯(Eliza Bolen)擔任ODLR的授權主管,她的丈夫亞歷克斯擔任執行長;弗朗索瓦•亨利•皮諾特(François-Henri Pinault)在其父2003年退休之後,接手了Artemis,這是一家持有路易威登競爭對手PPR股份的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