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聯準

美國版「零利率困境」

FT美國版主編吉蓮•邰蒂:美聯準最近宣佈「扭轉」操作,可謂是美國版零利率政策的最新形式,但這無法解決目前美國經濟兩極分化的問題。

就在10年多以前,我曾經花費過不少時間,在日本央行(BoJ)與官員們討論超低利率的悖論問題。當時,日本央行官員面臨著來自政界人士和市場的巨大壓力,要求他們推動經濟成長;於是,他們適時實施了量化寬鬆政策——即日本的零利率政策(Zirp)。

然而,他們越是嘗試使用零利率政策,就越是對其能否真正生效感到懷疑。他們哀嘆道,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日本的金融體系如此支離破碎,以至形成了一種兩極分化的格局:一些公司急需現金,但借不到錢,因爲無論實施零利率政策與否,各家銀行都過於規避風險,不願承擔信用風險。

然而,那些並不需要貸款的健康公司卻發現籌集資金非常容易。這種兩極分化的結果是一種經典的流動性陷阱。正因如此,時任日本央行行長的速水優(Masaru Hayami)等人曾私下開玩笑說,他其實應該加息,而不是降息——因爲加息起碼還能取悅長期受累於低利率的儲戶。

您已閱讀22%(373字),剩餘78%(13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