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

Lex專欄:富士康漲工資

富士康中報稱,員工上半年平均收入同比上漲三分之一,達到近2900美元,企業工資支出幾乎爲毛利的兩倍,母公司臺北鴻海精密也因大陸工資上漲而利潤率下滑。

手機合同製造商富士康國際控股(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的高階主管們,喜歡談論緊跟「行業遊戲規則的變化趨勢」。這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因爲該公司在世界各地——從芬蘭埃斯波到美國庫比提諾——的衆多客戶正在不斷地推陳出新(譯者注:上述兩地分別是諾基亞和蘋果總部)。但現實情況卻是,在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香港上市公司的家門口,正上演著更加重要的變化。富士康週一晚發佈的中報顯示,員工上半年的平均收入同比上漲了整整三分之一,達到將近2900美元;企業工資支出總額爲2.72億美元,幾乎爲毛利潤的兩倍。

對持有富士康71%股份的臺北鴻海精密(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來說,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大陸工資水準不斷上漲,是導致這家世界最大電子設備合同製造商(旗下擁有富士康國際控股等23家子公司)的綜合營業利潤率從10年前的4%-5%降到如今的1%-2%的一個原因。然而,在2008-09年經濟危機之前,銷售額的升幅超出了營業利潤率的降幅,這使得該公司每股收益得以保持每年約四分之一的成長。如今,這種成長維持不下去了。本週鴻海發佈了季報,其營利連續第三季度未達到預期。人們現在預測,鴻海今年全年的每股收益將爲2007年峯值的九成左右。

即便董事長郭臺銘(Terry Gou)成功保住鴻海的營收,該集團在太陽能和雲端計算等新領域的投資也可能會壓低淨利潤率。鴻海越是心急火燎地作出調整、以應對結構性壓力,它的形勢似乎就越不順利:5月份,鴻海設在成都的iPad2外殼拋光工廠發生爆炸,造成人員傷亡,而這家工廠是幾個月前剛剛從用工成本更高的深圳搬遷來的。難怪鴻海股票的估值溢價幾乎完全蒸發了。鴻海及其子公司現在看起來越來越像上一個時代留下來的古董。

您已閱讀99%(739字),剩餘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