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巴菲特是最後一道防線?

股神巴菲特已成爲那些陷入困境的美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最後投資者。他的影響力無人能敵。但對於金融體系而言,僅僅依靠一個老人傳遞信心是不夠的。

1907年秋天,恐慌席捲了整個美國金融體系。股市市值縮水一半,銀行擠兌風潮從一家機構蔓延至另一家,無論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銀行都未能倖免。但在位於紐約麥迪遜大道的摩根住宅的圖書館裏,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用自己的鉅額財富和崇高聲譽,成功集合紐約的銀行家終結了此次危機。

一個世紀過去了,當代摩根將住所安置在大風肆虐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年逾八旬的億萬富翁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已成爲那些陷入困境的美國機構的最後投資者。巴菲特是一位信奉孤立主義的國會議員之子,其麾下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是由衆多公司組成的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

上週,巴菲特向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投資50億美元,對這家受困機構表示了自己的認可——該銀行正竭力試圖說服投資者相信它已撥備了足夠的資金,以應對在住宅泡沫期間發放的不良抵押貸款的遺留問題。

您已閱讀18%(419字),剩餘82%(19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