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上限

Loans to a king do not always pay
政府也賴賬


FT專欄作家約翰•凱:主權債務的償還與其說是經濟問題,不如說是政治問題。關鍵之處從來都不在於政府的償債能力,而是在於政府的償債意願。

The market panic began when the US succeeded in reaching settlement, not when it failed to do so. There is sense in this: the debate about the debt ceiling accelerated recognition that sovereign debt repayment is more about politics than economics.

市場恐慌發生在美國達成債務上限協議之時,而不是沒能達成之時。這是有道理的,因爲關於債務上限的爭論讓人們更快地認識到,主權債務的償還與其說是經濟問題,不如說是政治問題。

您已閱讀6%(331字),剩餘94%(50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