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天的法國。2011年夏天的英國。這是歷史的簡單重演嗎?今天,法國媒體在問爲什麼「英國在燃燒」,正如英國媒體在6年前對巴黎提出同樣的問題。至少在開始階段,兩國的騷亂表現出了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這兩個案例中,暴力事件的爆發,都間接或直接與警方犯錯導致年輕人死亡有關;對騷亂爆發的社會經濟學解釋都很快壓倒了道德或宗教解釋;警方最初都被暴力和貌似自發的行動弄得措手不及,然後又都很快重整旗鼓、迅速掌控局面。
但法國騷亂和英國騷亂之間的差異卻更加顯著,尤其是考慮到,當今的全球形勢與2005年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法國的騷亂主要發生在巴黎周圍的貧窮郊區、以及其他一些大城市。除了發生在巴黎富麗堂皇的第七區的一起較大事件以外,騷亂者根本沒能進入富人區。畢竟,拿破崙三世(Emperor Napoleon III)的城市設計師奧斯曼男爵(Baron Haussmann)爲避免天生具有暴亂因子的巴黎重演革命時期的情景,建造了寬敞的林蔭道。英國的情況顯然不是這樣。
您已閱讀23%(430字),剩餘77%(14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