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Lex專欄:美國降級並非世界末日

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首次遭下調,不太可能導致美國舉債成本大幅上升。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大量資金逃離美國的現象。相比之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更令人擔憂。

不妨忽視市場對於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首次遭下調的即刻反應——條件反射似的反應肯定會有的。投資者應當記住,美國現在的基本財政狀況並不比上週五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宣佈AA+評級之前更糟糕。標普此舉只是一個滯後指標,所反映的情況早已爲這個全球受到最透徹分析的經濟體的投資者所熟知。事實上,自標普在今年4月把美國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以來——換做其它任何國家,此舉都必然會引發一場拋售——,美國國債的投資者幾乎連眼皮都沒眨一下。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居然還下降了大約四分之一。

就中期而言,投資者不太可能集體大舉拋售美國債務、美元或者美國股票。沒錯,其它AAA評級的投資選擇有的是,但不太可能出現大量資金逃離美國,轉而投奔英國、法國、德國,甚至芬蘭的局面。其後果是,此次評級下調不太可能導致美國的舉債成本出現實質性上升。

就全球而言,投資者應當聚精會神關注「當下」。目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並不是美國違約——美國能夠大量「印鈔」,這意味著最糟糕的情形不過是美元在今後幾十年繼續逐漸走弱。然而,義大利和西班牙被歐元這個它們無法控制的貨幣挾持著。這兩個國家的舉債成本在過去一個月急劇上升,而德國政府拒絕向歐洲紓困基金貢獻更多資金。

您已閱讀75%(524字),剩餘25%(1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