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海油

中海油「漏」掉了什麼?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杰人:中海油瞞報事件表明,中國央企在公開資訊、勇於承認錯誤上,做得遠遠不夠。這體現了管理制度的缺失和官員無需擔責的潛規則。

看上去,廣受關注的中海油渤海油氣田漏油事件似乎正在接近尾聲。據新華社報導,聲稱對此次漏油事故負責的康菲石油表示,發生漏油的蓬萊19-3油田的清潔工作已近結束。

在7月6日由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共同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康菲石油首次較爲具體地陳述了漏油事故的現場情景。據介紹,蓬萊19-3油田B平臺附近油膜發現於6月4日,因緩慢的、斷斷續續的海底溢油引起,經潛水員勘查,發現溢油來自海底一天然形成的斷層。該油田C平臺附近油膜發現於6月17日,經勘查,發現是一口井出現了滲透。

這是時隔事故發生一個多月後,中海油和有關利益方首次公開承認和描述漏油情況。耐人尋味的是,在回答記者有關「是否存在瞞報」的問題時,中海油公司執行副總裁陳壁表示,「中海油自公司成立以來,從來沒有隱瞞過重大溢油事件。」

您已閱讀21%(338字),剩餘79%(1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