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面臨三大挑戰

瑞銀高級經濟顧問瑪格納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擺脫了貧困。但在引領中國躋身中等收入國家的道路上,中共必須具備遠勝以往的靈活性。

中國共產黨將於7月1日迎來建黨90週年慶典,這件令其自豪的事情證明了該黨約30年來所奉行的務實政策的成功。大約30年前,鄧小平決心帶領中華民族擺脫貧困,併爲中國開創了一條新路,引導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此同時,中共也面臨三大挑戰。我們多半想知道,到中共建黨100週年的時候,這個國家將變成什麼樣子。

首先,未來10年,中國將實現從剛剛擺脫低收入國家身份到成爲成熟中等收入國家的轉變,人均收入將成長兩倍以上,至1.3萬美元左右。這段經歷將與鄧小平時代人均收入成長兩倍的經歷截然不同,因爲更富裕、更復雜的經濟需要高質量的制度(尤其是在法律領域),以維持人類發展。這種制度要比國民產出、鋼鐵產量或其它任何一種指標重要得多。

如果建立不起這種制度,國家將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前蘇聯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一點。根據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的排名,中國的制度質量在141個國家中位列第82位。儘管它在政府規模與效率方面得分不錯,但在其它方面都表現欠佳,尤其是在法治和中立的法律機構方面。中國製度改革的棘手之處在於,它與黨凌駕在政府和司法之上的現實發生了直接衝突。

您已閱讀30%(496字),剩餘70%(11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