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成長並未失衡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中國貿易順差約佔GDP2%至3%,只要將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佔GDP比例分別提升不到1個百分點,便會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上週二宣佈,5月份通膨率爲5.5%,爲3年來高點,工業成長也超出預期。這將爲那些認爲中國經濟必然崩盤的人提供口實。但即使是那些認爲有可能實現軟著陸的人似乎也認同:中國的經濟成長失衡——人們普遍將中國對西方的貿易順差歸咎於這種失衡。然而,這種觀點有些過於誇大其辭。

與其它國家相比,中國消費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中所佔的比重並不高,僅爲35%,這表明消費並未受到抑制。中國投資佔GDP的比重(逾45%)也高得離譜。這使得許多人提出了一種實現「再平衡」的標準解決方案:中國必須增加消費,抑制投資。

問題在於,這種觀點是靜止的,而成長則是不平衡變化的。重要的是變化的方向。不錯,過去15年間,中國私人消費佔GDP的比例下降了15%。但許多東亞經濟體、甚至20世紀工業化期間的美國都是如此。儘管存在著種種警告,但在儲蓄率下降、或勞動力佔國民收入的比例上升之前,消費佔比都不會開始成長。

您已閱讀34%(389字),剩餘66%(7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