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實習生注意事項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無薪實習有時會變成剝削。允許用人單位搭乘無償勞動的便車,讓一些原本會倒閉的公司得以維續。這限制了學生的職業選擇。

付出勞動但不收取報酬有任何意義嗎?當時正處於失業狀態的碩士畢業生馬修•李維士(Matthew Lewis)曾經斷定,這麼做確實有意義。遺憾的是,不付薪水但向用人單位推薦的承諾從未兌現。相反,他在一家商業發展諮詢公司實習了6個月,做著打推銷電話的工作,卻未得到薪水或佣金。他說,「我和僱用我的人做著相同的工作,但他們領工資,我卻沒有工資。」

馬修的經歷並非個例。有關不公平做法的報導數不勝數。2月份,英國廣播公司(BBC)一部名爲《誰得到了最好的工作》(Who Gets the Best Jobs)的紀錄片著重介紹了時尚公關領域無薪實習盛行的狀況。最近,滙豐(HSBC)法律部被指支持裙帶關係和助長社會不公,因爲一位高級職員暗示他的部門把實習機會留給部門高階主管的子女。4月份,英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表示,作爲改善社會流動性舉措的一部分,白廳(Whitehall)將禁止非正式的實習生制度。

眼下,前實習生羅斯•波林(Ross Perlin)又爲這場爭議火上澆油。他在《實習生之國:如何在美麗新經濟中分文不賺並所學甚少》(Intern Nation: How to Earn Nothing and Learn Little in the Brave New Economy)一書中揭露了一些成問題的做法。據他估計,美國有50萬名無薪實習生,他們每年爲美國公司節約費用高達20億美元。

您已閱讀21%(600字),剩餘79%(22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