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

Lex專欄:爲國際能源署喝彩!

國際能源署38年來首度挑戰歐佩克,是爲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並非在「操縱市場」。而歐佩克的激烈反應,表明IEA此次戳到了痛處。

阿卜杜拉•巴德里(Abdullah al-Badri)批評國際能源署(IEA)把釋放應急原油儲備作爲一種「武器」,擾亂了市場。這種言辭不由讓人們想到了「烏鴉笑豬黑」這句話。作爲歐佩克(OPEC)祕書長,巴德里領導的本身就是一個爲操縱石油市場而存在的卡特爾。通過運用自己所稱的「石油武器」,歐佩克的權力在1973年達到頂峯,此後有所下滑,因爲其一手炮製的油價攀升導致歐佩克市場份額大幅下降。

不過,歐佩克的指責並非全無道理。儘管從技術角度講,IEA是在職權範圍之內行事,以應對利比亞原油供應中斷的具體情況——與該機構前兩次決定釋放原油儲備(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和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時的情況相同——但這一次確實帶有更強烈的政治色彩。5月下旬,IEA曾以少有的嚴厲措辭,警告各產油國必須提高產量。三週後,歐佩克(更確切地說是歐佩克內部的鷹派)則操縱本已接近3年高點的原油價格繼續猛漲——消費者受到了無情的藐視。

指責IEA不該動用應急儲備來管理原油價格有一定道理,但批評者應考慮事情的來龍去脈。IEA的28個成員國終於展現出了自己的勇氣,代價只是原油儲備的小幅減少。即便IEA此舉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僅能持續一個月,也會讓歐佩克國家蒙受大約50億美元的損失——這足夠給它們一個教訓。IEA今後發佈的公報將更有份量。

您已閱讀78%(554字),剩餘22%(1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