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食品危機根在農村衰敗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倪金節: 中國媒體和社會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監管瀆職和道德滑坡,鮮有人將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與農村的衰敗聯繫起來。

最近,中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5月9日,《人民日報》報導稱,中國9成食品含有新增劑。加上在4月份集中曝光的染色饅頭、毒豆芽、毒生薑、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民衆突然發現,中國食品安全已經到了瀕臨失控的邊緣。「湊合着喫」開始向「還能喫什麼」轉化。

眼下,媒體和社會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監管瀆職和道德滑坡,鮮有人將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與農村的衰敗聯繫起來。

「我們GDP成爲全球第二,但農村還停留在原始狀態。最近出現的墨染粉條、毒奶粉、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忽略了農村,只把目光盯在城市,忘記了農村的生產有多麼低水準。」

您已閱讀10%(260字),剩餘90%(22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