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當中國領先的乳製品供應商蒙牛乳業(Mengniu Dairy)陷入困境,成爲捲入毒奶醜聞的22家企業之一時,市場的反應相當激烈:蒙牛H股一天狂跌逾60%。但上週,當蒙牛捲進陝西省小學生中毒事件時,其股票在週二恢復交易後僅下跌了3%。
這一反差很好地說明了中國獨特的以市場爲基礎的威權主義的特點。關鍵的區別在於,三年前,總部位於內蒙古的蒙牛乳業是一家民營企業,由大名鼎鼎的董事長牛根生成立。但2009年,聲譽受損的蒙牛將20%的股權(該公司最大一筆持股)出售給了由中國最大食品進出口商、國有企業中糧集團(Cofco)領頭的一家財團,從此受中央政府護持。牛根生現爲集團非執行董事,已經靠邊站。
其結果是,一度作爲中國創業典範的蒙牛,如今實際上已經是一家政府控制的企業,就像三元、光明和伊利(分別由北京、上海和內蒙古政府經營)等中國其它大型液態奶生產商一樣。隨著蒙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更負責任的企業公民,以往那些特色鮮明的廣告已基本消失。同樣消失的還有大幅的成長率。1999年至2007年,蒙牛的銷售收入成長了213倍,但此後僅成長了大約40%。由於蒙牛堅持投資自己的牛奶生產設備,而不是依賴幾乎不受監管的奶販,其每股收益幾乎是原地踏步。對最近這次中毒事件的調查將帶來什麼影響,目前還無法全面估量。但與上次不同,這次蒙牛似乎必能度過難關。
您已閱讀94%(571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