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亞洲經濟

亞洲別走西方老路

全球未來研究所總裁奈爾:亞洲在發展模式上面臨選擇,是繼續仿效西方,還是另闢蹊徑?前者會令亞洲的前景一片黯淡,後者則可能給該地區帶來全民繁榮。

亞洲領導人面臨通膨快速上升、本幣堅挺以及不請自來的資本流入等問題。但在這些問題背後,他們面臨著一個更加深刻的選擇:要麼奉行近幾十年來推動世界發展的消費驅動型資本主義,要麼深吸一口氣,改弦易轍,尋找到一條可持續的新路。

以往,受制於金融危機前大行其道的正統理論,亞洲別無選擇。在思想上對西方亦步亦趨的亞洲,遵循著有關建立「自由市場」和「小政府」的共識路線。然而,如果繼續沿這條路走下去,該地區的前景將一片黯淡,面臨不均衡的出口主導型成長、糧食和水資源短缺以及環境嚴重退化。

從表面上看,大多數亞洲國家似乎仍在仿效這一西方模式。但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各國政府開始覺察到發展給社會和環境帶來的後果。當前各國——不論是民主制的印度,還是一黨制的中國——面臨的兩難困境在於,如何在保持實力的同時,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您已閱讀25%(350字),剩餘75%(10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