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歐或日本歸來的美國人無奈地注意到,他們回到的這片土地勞工保護更少、醫療成本更高、交通質量更差、教育體系更爲薄弱。長期以來一直讓美國人感到寬慰的是美國較高的物質財富。人們普遍相信,這種財富來源於數代人生產率的不斷成長。
事實並非完全如此。自二戰以來,勞動力參與率(受僱人數佔總勞動人口的比例)大幅提高對經濟繁榮的貢獻,不亞於生產率的成長。如今勞動力參與率正在下降。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認爲,如果美國保持過去50年的生產率成長水準,那麼對於過去10年出生的人,其人均產出成長將比過去50年的任何一代人都慢。未來十年,實際產出將僅以年均2.2%的速度成長,遠低於上世紀60年代嬰兒潮推動的4.1%。
政府及債券投資者應該感到擔憂。麥肯錫預測的成長率比白宮經濟學家在預算案中假定的成長率低了三分之一。成長率放緩將加大處理利率上升與補助事宜的難度。幸運的是,生產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美國在節能措施與基礎設施相對質量方面的排名較低,對大量勞動力的利用也沒有效率。
您已閱讀73%(456字),剩餘27%(1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