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

房地產的複雜變身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寧遠:中國地產業是個怪胎,對這個行業矯枉過正,採取點專制的手段,好像是深得民意的。但計劃之手揚起,便意味著市場化進程的停止。

4月12日,中國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強調保持鞏固和擴大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效。這是繼一季度最後一天各地提出年度宏觀房價之後的政府最高表態。與此同時,發改委、央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監察部、國家稅務總局和銀監會八部委組成的國務院督查組,也奔赴北京、上海、廣東等16個省份進行督查。

這次督查之給力,實爲中國有地產市場以來之所僅見。但效果是否能如願?目前還無法看出。因爲目前各地採納的宏觀調控辦法大同小異,極端的辦法是按照戶籍原地和納稅屬地等制度限購,溫和一點的辦法基本是按照GDP10%左右成長速度,提出相應漲幅的年度房價管理目標。

但地產市場的交易和房價,按照限購和目標價格來管理,是否能夠達到地產市場的軟著陸,這一點尚不可預測,儘管部分地區出現了房價微跌,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交易量萎縮,但其暫時性特徵明顯,不僅無法作爲日後房價總趨勢向上、還是向下的依據,更非地產市場化發展的正常狀態。

您已閱讀11%(393字),剩餘89%(31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