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邊界

宋子文的匯率市場化爲何失敗?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貨幣市場化、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是堅實的實體經濟及獨立的法律,條件不具備時,貨幣市場化就成了權貴套利的機會。

貨幣市場化、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是堅實的實體經濟,以及獨立而嚴厲的法律,當這兩個條件不具備時,所謂的貨幣市場化就是權貴套利的機會,破碎的經濟與貪婪的權貴使社會走向深淵。

抗戰之後的匯率市場化不僅未能挽狂瀾於既倒,反而成爲經濟衰退最有力的推手,這恐怕是宋子文始料未及的,這位被誣爲大貪的中國第一大銀行家,真正的罪過是在條件不具備時,在戰爭時期、惡性通膨之時,過早地推動了中國匯率市場化。

1945年11月26日,國民政府設立最高經濟委員會,作爲負責全國經濟工作的樞紐性機構。由代行政院長兼任該會委員長的行政院院長宋子文,經濟政策核心是通過開放金融市場,穩定幣值,重建統一的經濟體系,恢復經濟活力。

您已閱讀12%(293字),剩餘88%(21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