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

Lex專欄:廉價資金扭曲玉米價格

玉米需求對價格缺乏彈性,並不是因爲價格定律對大宗商品失效了,而是因爲價格受到廉價資金的扭曲。一旦金融緊縮,這種扭曲將會導致經濟代價。

過去一年,玉米價格上漲了110%,與此同時美國的玉米儲量減少了15%。這兩個現象並存從經濟學的角度是說得通的。價格上漲和儲量減少都可能是供不應求的結果。但美國農業部(USDA)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格勞貝兒(Joseph Glauber)的解讀卻有所不同。他在週四指出,價格上漲幾乎沒有對買家產生任何影響:他們對玉米的需求是如此旺盛,以至於儲量的下降幅度達到了創紀錄水準。

這種需求對價格缺乏彈性的現象(指的是即使價格發生很大變化,消費量的變化也不會很大),在大多數大宗商品的交易中都能看到。價格的急劇上漲提高了生產商和貿易商的利潤,但沒有抑制消費需求。近來,似乎只有真正的供應短缺(例如電煤)才能實實在在地減緩消費。

對大宗商品來說,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商品價格的定律並未失效。但價格受到了廉價資金的扭曲:由於廉價資金的存在,許多買家能夠大舉借貸、抬高價格——而消費量並沒有因此減少。即便供應充足,買家也仍能借助廉價資金來增加庫存,從而保持價格的堅挺。

您已閱讀60%(428字),剩餘40%(2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