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中國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從過去的經驗看,一季度貿易差額通常比較小。不過月度貿易平衡出現逆差,最近五年以來,還僅在去年三月出現過。如果順差的減少反映中國開始進口更多的東西,那就意味著中國在對外貿易上正朝著「減順差、促平衡」的方向發展,未嘗不是好事。
但要注意的是,近期貿易餘額的變化更多反映的是貿易條件惡化,而不是經濟結構的良性調整。2010年上半年貿易條件有所改善後,從去年8月開始又持續惡化。到今年1月,季調後進口商品價格相對出口商品價格累計提高了7.2%。貿易條件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進口大宗商品價格再創新高。由於中國進口貿易佔GDP比重在近些年一致高居20-30%之間,進口價格的相對上漲意味著國民收入的顯著損失。
中國是多種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不僅通過貿易條件造成國民收入的潛在損益,對國內的宏觀物價也會造成一定風險。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宗商品關乎中國的經濟安全。而評估和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風險是開放環境下中國實現平穩成長的一項當務之急。
您已閱讀18%(436字),剩餘82%(19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