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當德國得償所願、獲得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非常任理事國席位時,該國外長基多•韋斯特韋勒(Guido Westerwelle)表示:「全世界都明白德國是可以倚靠的。」先前一個月,他向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保證:「德國已做好承擔全球責任的準備。」而當他飛赴突尼西亞和開羅出席阿拉伯民主之春的慶祝活動時,德國似乎也做好了承擔全球責任的準備。
但如果德國開始算計,這個世界還能夠倚靠德國嗎?當美國、英國、法國及其它七個安理會成員國投票支持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以阻止穆安瑪爾•格達費(Muammer Gaddafi)屠戮平民時,德國卻投了棄權票。和德國同樣棄權的還有俄羅斯、中國、巴西和印度,雖然它們都是重要的貿易伙伴,但即使不把利比亞獨裁者本人包括在內,在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與這些國家持相同立場,也讓人感到疑惑。卡扎菲則投桃報李地表示,德國比法國更應當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德國的棄權在國內外造成了一場公關危機。儘管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堅決支持這一決定,但即使是她所屬的保守派政黨的外交政策專家對此也表示反感。大多數德國外交官們眼下必須捍衛這樣一個自己並不認同立場。
您已閱讀31%(514字),剩餘69%(11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