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

地震能否喚醒日本?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學生彭裔:大地震與核洩漏後,日本需要實現一場思維方式轉型,依據國際國內的現實,尋找符合自身條件的新國際座標。

核洩漏發生以來,50位留守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勇士爭分奪秒,用身體築起保護福島核電站的最後屏障。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武士道精神。一名成員的妻子幾天前收到丈夫的電話短訊,裏面只有一句簡短道別:「我不回來了」。

「福島50人」大多年齡在50歲以上,相比之下,一些日本年輕人卻只有躲在屋簷下瑟瑟發抖,實屬悲哀。這個被冠以「菊與刀」之名的民族,未來可能只剩與菊花爲伴。日本的80後、90後少男少女在做髮型、修眉毛、護膚上技藝超羣,但在國力競技的大舞臺上,看來他們真的是沒落了。

日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您已閱讀4%(244字),剩餘96%(66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