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

福島災難中的人禍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鶴鳴:東電在事發後拖延時間、隱瞞嚴重性、推卸責任,造成巨大損失。日本相關部門應反思,核反應堆還能不能按照原來的管理方式運營下去?

最近幾天,對福島第一核電廠的50名留守人員的讚美之聲,充滿了日本和中國的網路。根據報導,這些操作員在覈洩漏發生後自願留守危險的反應堆控制室,用人力擰開蒸汽和水管的閥門,爲避免核事故惡化立下了汗馬功勞,自身卻承受了嚴重危害健康的輻射傷害。東京電力公司沒有公佈留守的作業員的名字,但作爲一個團隊,「福島50勇士」的名聲卻傳遍了網路,成爲日本核事故中最大的英雄。

這看起來證明了日本公司「企業戰士」文化的成功。傳統上,日本企業憑藉着年功序列式管理方式,爲僱員提供了最穩定的就業機會,也往往能贏得員工的擁戴。在致命的事故出現後,日本自衛隊飛行員曾因害怕輻射而不敢輕易上前,民營企業東京電力的員工卻勇敢地與電站共存亡,實在可歌可泣。

但是,50勇士是否真的都是東電的「企業戰士」呢?

您已閱讀11%(334字),剩餘89%(26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