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

Lex專欄:日本天災誰最倒楣?

日本製造商的分銷網路遭到了重創;銀行的利潤可能會略微下滑;保險公司可能會損失巨大,但仍然可以應付。遭受更嚴重影響的,是政府財政。

日本的快速反應團隊表現卓然。地震發生後僅僅幾個小時,日本央行就開始向市場注入資金:到本週二,日本銀行存款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與此同時,日本財務省就匯率干預問題促成了一項罕見的國際共識,幫助穩定了日元。如今,日本面臨著一個更加艱鉅但同樣重要的任務:鞏固復甦。

對於製造商而言,此次地震對7個都道府縣電力和分銷網路造成的破壞,遠比神戶大地震時更爲集中於當地的破壞更爲嚴重。神戶大地震後,貿易放緩持續了幾個季度。摩根史坦利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團(MUFG)估計,日本第二季度摺合成年率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收縮程度將達到12%,這一估計似乎不是太離奇。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影響是巨大的,但是還能應付。非壽險公司的巨災損失準備金約爲最初損失估值的兩倍,而國內大型壽險公司面臨的額外索賠總額可能還不到它們2009年賠付金額的1%。在截至3月份的一年,大型銀行如果提高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話,其利潤可能會略有下降。地區性銀行受到的影響會更爲嚴重,但它們放貸出了名的少,這能爲它們提供一些保護。在日本東北部地區最大的銀行——仙台的77銀行(77 Bank),去年9月底,該行貸款佔資產的比例不到60%。

然而,國家財政受到的影響會更爲嚴重。重建和投資必然會降低企業儲蓄率——瑞銀(UBS)估計,第四季度,日本企業儲蓄爲GDP的8.4%,接近幾十年來的最高水準。確實,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即便是政府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可能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逐漸轉化爲票據利率的大幅上升。但底線是,企業在彌補損失產能上每多花一分錢,就會少花一分錢購買日本政府債券。正如以前經常發生的那樣,如果不看空日本政府的話,似乎很難做多日本。

您已閱讀95%(696字),剩餘5%(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