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悲劇證明了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脆弱。但是在這場災難過後,一項人類創造的產物將顯得比過去更強大——那就是日本的央行。自地震發生以來,日本央行已經新印製了數萬億日元。如果你懷疑這種行動主義是否正當,想想在中央銀行制度建立之前的時代地震發生後的情景吧。
1906年4月舊金山的地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地震造成的破壞大致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爲了應對索賠洪流,保險公司將黃金從紐約運往舊金山,華爾街的流動性宣告枯竭。到1907年3月,美國股市較峯值水準下跌了約20%,儘管人們或許曾以爲重建刺激措施會對股市構成支撐。
借款者不再能夠獲得信貸。紐約市無法爲債券發行找到買家,幾乎無法償還債務;數家大型信託公司(如今投資銀行的前身)面臨銀行擠兌的威脅。信託公司競相拋售股票以籌集資金,到1907年末,美國股市較峯值水準下跌了一半。與此同時,失業率從不到3%躍升至8%以上。
您已閱讀27%(391字),剩餘73%(10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