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

體育始終

FT《睿》雜誌撰稿人楊旺、杜若:和大多數人不同,在26歲時,李寧已經經歷了許多人生的起起伏伏。退役後,他通過創立和經營一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運動品牌來延續自己的體育人生。

美國《體育畫報》記者Brian Cazeneuve是一位有著多年採訪綜合體育經驗的資深記者,在不同的場合,有一個關於中國運動員的故事常常被他拿出來津津樂道,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寧: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在其他參賽選手躍躍欲試進行著準備活動的時候,李寧卻在熱身場練起了書法。等裁判哨聲響起,他從容扔掉手中的筆,從單槓上一躍而上。

西方人大抵很難想像,中國人怎麼可以將火藥味十足的競技體育,和優美、詩意、舒緩甚至神祕的書法聯繫在一起?

但這個故事放在李寧身上,卻顯得自然而貼切。當年身爲體操職業運動員的李寧,感覺「所有中國人的夢都在我身上,我失敗了大家都傷心,我成功大家都歡呼」。他需要一個媒介,幫助自己抒發壓力與情緒。而現在,李寧一面追尋著將李寧品牌做到世界領先位置的夢想,一面又在藉由其他管道,尋找著自己靈魂的棲息處,所以,他的牀頭常年放著《資治通鑑》和《大學》,所以他常常去五臺山拜佛,所以,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影響中國的公益事業。

您已閱讀10%(418字),剩餘90%(36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