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間諜

誰是商業間諜?

你的公司可能在一連串勢在必得的投標中失利,或者你的競爭對手可能對你們即將發佈的新產品未卜先知。但怎麼才能找出洩密者呢?

在倫敦「小黃瓜」大廈(Gherkin)頂層,白石防禦系統公司(White Rock Defence Systems)的執行長克里斯平•斯特羅克(Crispin Sturrock)指著下方風雪中一幢不起眼的寫字樓,說道:「那裏有一個裝置。」白石防禦系統公司是一家資訊保安諮詢公司,專門幫助企業對付間諜。「他們不是我們的客戶,但每當我們掃描附近大樓裏的資訊傳輸時,就會搜到它。它在那裏很長時間了,源源不斷地輸出資訊。」有人在那幢大樓裏安裝了一部電子裝置,用於竊聽樓裏某個租戶的資訊。維基解密(WikiLeaks)時代的來臨,讓人不由得以爲一切洩密事件都會成爲頭條新聞。但一般來說,企業洩露的資訊只有極少數人感興趣——比如競爭對手,或者潛在買家。斯特羅克表示:「人們收集競爭性資訊通常是爲了獲得經濟收益和優勢。」

當然會有一些企業間諜案登上報紙。2006年,惠普(HP)因涉嫌監視董事會成員的電子郵件和通話記錄,遭到美國衆議院能源與商業委員會(House Committee on Energy and Commerce)、加州檢察總長辦公室(California attorney-general’s office)以及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共同調查。結果導致不少人辭職。在去年的一起官司中,連鎖酒店營運商喜達屋(Starwood)指控一些前高階主管離職後,攜帶機密資訊加盟希爾頓(Hilton)酒店集團。希爾頓則表示上述指控毫無依據。

斯特羅克表示:「鬧得衆所周知的案子少之又少。最好是永遠別讓競爭對手知道你竊取過他們的資訊,否則你以後就沒機會這麼幹了。」而且,你可能不會馬上使用那些資訊。間諜要是聰明的話,「可能會執行一項五年計劃。這就像打撲克,你不會每把都贏。相反,你會等賭注累積到足夠大時再出手。」而獎金可能大得驚人——花幾萬塊錢竊取企業機密,可能帶來幾百萬的回報。

您已閱讀32%(785字),剩餘68%(16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