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必須要和一個很成功、很受歡迎,但在他認爲無人關注時卻倔強自私、恃強凌弱的傢伙打交道,這是一種可疑的樂趣。於是我不禁想起了一個老問題:好人是最先出局還是能堅持到最後?
毫無疑問,對這個問題的心理學和歷史研究已經汗牛充棟。對於經濟學家而言,理解此類問題自然的方式是訴諸博弈論,它可以將決策轉換爲簡化的數學模型。具體來說,博弈論所指的決策中的參與者超過一個,並且每個參與者的選擇都會對其他參與者的激勵造成影響。
「最後通牒博弈」是一種最簡單的博弈形式,其中一位參與者(艾比)收到一個裝著100張一美元鈔票的信封。她可以決定拿出多少分給第二名參與者(扎克)。扎克要麼接受這份「最後通牒」,要麼兩個人都一無所獲。如果扎克行爲的動機只是拿到現金,那麼即使只有一美元,他也應該同意。但現實中的人會有其他考慮,如果這個博弈在實驗室中進行,第一位參與者通常會更平均地分配,如果她給第二位參與者分配得太過吝嗇,可能就會後悔。
您已閱讀30%(403字),剩餘70%(9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