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最初拿起稻盛和夫這本《活法》中文修訂版,還是出於一個簡單且俗氣的目的——這是成功人士寫的書。稻盛和夫,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另外三位是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創辦人盛田昭夫,本田創辦人本田宗一郎)中目前唯一在世的一位。稻盛1932年出生, 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京都陶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這兩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之列。書的封面上,輕輕地印著「一部風靡全球的超級暢銷書,讓無數人在迷茫的時代找到活著的意義」。如此,它進入我的視線。
我是一隻剛走出象牙塔不久的小菜鳥,對未來充滿花裏胡哨的夢想,偶爾也期待「天上掉餡餅」式的成功。各種勵志書陪伴我的少年時光。我聽著精英們想當年不經意的「一炮而紅」故事長大。我用各種催人奮進的語言激勵自己,但總是隻帶來入睡前的心潮澎湃,一覺起來繼續原來的生活。這當然也有好處,顯著提高的是我的「話療」本領,我越發擅長使用精英般的語言。但口頭的爽快並沒有給我深層次改變。我依舊會在這個不安的年代迷茫——看似機會多多,有時卻不知所從,價值多元,就常被各種思路左右,聽著各種傳奇故事,羨慕之餘難免嗟嘆,那或許不太現實,起碼不是我的生活。
翻開《活法》前,我的期望並沒有超過之前看過的相似書籍——給我一點激勵,讓我振奮兩天,就行。但我確實被深深吸引。我無需喋喋不休推銷其優點,優秀的東西總不需要過多語言的裝飾和形容,每個人讀後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收穫。我嘗試著總結爲,因爲切中根本要害,所謂「說到點上」;因爲真誠,拉我重拾兒時的那些信條,那些只有小時候才肯相信,長大了還不時嘲弄的話,比如「付出會有回報」之類。一路成長,身邊的同齡人,都漸漸開始懷疑這些話的意義。我們思考,每一天忙碌的生活究竟爲了什麼?我們發現,「命運」這個東西很懸妙;此外,也許生活在努力之餘,更需要「技巧」;還有,誰說好人就會好報了?本書的力量,在於從開篇開始就掃清這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