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碑

中國的紀念碑缺點人情味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沙莎:中國的孩子從小被帶到紀念碑前,緬懷黃繼光董存瑞。但他找不到爺爺的名字,甚至說不出爺爺參加了哪場戰役。

在雪梨市郊的奧林匹克公園廣場上,澳洲的朋友帶著我,在480根按照姓名首字母從A到Z排列的志願者紀念柱上,尋找他的哥哥、弟弟以及幾個朋友的名字。

望著那些字母,確切地說,是74000名服務於2000年雪梨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志願者的名字,我對朋友說,我完全無法想像中國也建設同樣的志願者紀念柱。「中國動用人力太多了,恐怕用整個廣場來做紀念林都不夠用。」

朋友反對我的觀點:「這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雪梨的志願者人數也不少。你看,這裏用了至少四分之一的廣場建設志願者紀念林,就像你說的,中國可能要用整個廣場纔行。但是奧組委既然選擇保留場館作爲歷史的一部分,志願者也同樣是歷史的一部分,甚至比場館更重要。」

您已閱讀16%(295字),剩餘84%(15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