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這東西有點兒像酒精——兩者都非常「給勁兒」;但如果攝入過量,也都會致命。
在本世紀的頭幾年,企業曾貪婪大舉借債,並沉醉其中。有些企業患上了「急性債務中毒」,並因此破產,或落得個被出售或分拆的下場。對於其它許多企業來說,過去這兩、三年可謂一場「宿醉」,它們花了很長時間,才逐漸從對舉債的過度沉迷中甦醒過來。而如今,大量形形色色的企業不得不痛改前非、無債度日,徹底戒除舉債的邪癮。
在資金稀缺的「戒債」新環境下,交易的資本結構徹底發生了改變。我發現,儘管許多大銀行都裝作向新客戶敞開大門的樣子,但真實情況卻是:它們正收縮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實際上已不再發放新貸款。因此,我公司正在考慮的收購交易中,股權融資比例要佔到50%、甚至100%——而在三年前,此類交易的股權融資比例只有25%。
您已閱讀24%(340字),剩餘76%(10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