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OM Gruppen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LSE)失敗後,落敗的高階主管們爲顧問們舉行了一場慶祝晚宴:伏特加,海盜頭盔雞尾酒(Viking helmets),一應俱全。通過表明收購意向,這家總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小小的交易所營運商聲名大振。相比之下,收購未能取得成功就不算什麼了。此後幾年,OM Gruppen收購了芬蘭、立陶宛、丹麥和亞美尼亞的交易所,並在2008年以極高的價格出售給那斯達克(Nasdaq)。
薄滿樂(Magnus Böcker)現在可能正打著類似的算盤。2000年,他負責OM的軟體部門;如今,他是正在對澳洲證交所(ASX)發起收購的新加坡證交所(SGX)的總裁。可悲但也在意料之中的是,他的84億美元報價受到了澳洲政府的冷落——要取消目前對澳交所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5%的上限,需要澳洲議會批准。澳洲聯合政府可能不想投入什麼政治資本,來爭取對這一全球化「範例」的支持。投資者肯定就是這麼想的,因爲澳交所目前的股價較收購報價低五分之一。
對新交所而言,如果收購報價遭到拒絕,也並不是災難。預期的成本協同效益只有區區3000萬美元,37%的溢價看起來也相當慷慨。而且人們並不清楚,新交所管理層是否有能力讓合併後的實體實現內生式成長。它自己的一些成長舉措——比如推出19家亞洲公司的美國存託憑證交易——正在困境中掙扎。
您已閱讀75%(578字),剩餘25%(1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