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化

小城鎮真有問題麼?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韓顏明:如果中國的城鎮化能夠真正實施,農民能徹底轉入城市,那麼,任何形式的城鎮化都將是對土地的節約利用。反倒是在目前半遮半掩的城市化中,進城務工的農民只有回鄉纔有保障。

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2010中國發展報告》中稱城市化發展的方向是走以城市化羣爲主體形態的城市化道路,對以往政策倡導的「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市化方針提出了質疑,該報告主筆楊偉民講,由於「絕大部分小城鎮無法承擔大城市特定的服務,對外來人口沒有吸引力」,因而「大力發展小城鎮的提法是有問題的」。

考慮到楊偉民的職務是中國國家發改委付祕書長以及前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這份報告難免會鍍上一層官方色彩。

在此之前,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王小魯博士也撰文分析中國未來城鎮化的道路,王小魯用計量經濟學的模型分析得出中國城市發展的最佳人口規模在100萬――400萬之間,低於100萬,城規模經濟的聚集效應不能充分發揮出來,高於400萬人口之後,城市運行的外部成本大幅增加,聚集效應逐漸遞減。王小魯同樣對小城鎮的發展持否定態度,認爲近三十年來,只有長三角和珠三角兩處的小城鎮起到了分散協調大城市功能的作用。同時,王小魯文章中還特別提出小城鎮的發展不利於土地的集約化使用。

您已閱讀13%(432字),剩餘87%(28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