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上月發生的釣魚臺海域撞船事件一度使兩國關係跌入低谷。在9月底日方釋放中國漁船船長以後,中方措辭依然嚴厲。10月初的亞歐首腦會議也因此籠罩了一層微妙的氣氛;出席會議的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會議期間並未舉行正式會晤,卻有走廊上的一次非正式交談。10月11日,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與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期間進行了會談;這纔是因撞船事件而中斷的中日雙邊高層會談以後的第一次正式的高層交涉。
如何看待此次撞船事件?它的國際影響有哪些?這一事件反映了輿論對中日關係起著怎樣的作用以及中日外交關係決策機制的哪些特點?《卡內基中國透視》採訪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歸泳濤、東京大學現代中國政治教授高原明生(Akio Takahara)和美國華盛頓學院社會科學部副教授安德魯•歐若斯(Andrew Oros),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分析。
本質是領土爭議
您已閱讀14%(383字),剩餘86%(23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