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減排

中國減排靠「停電」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鶴鳴:北京要求各省控制用電量成長。到了縣一級,命令已經變成了:停電,或者你下臺。節能減排本來並不需要以這麼尷尬的方式來完成。

不知不覺中,中國悄然無聲的度過了一個昏暗的夏天。天安門廣場上的大功率射燈從8月就已停用,入夜之後,除了不能不亮的國徽等處,整個城樓都隱沒在厚重的夜幕裏。長安街上的路燈也變暗了,路上的車燈倒顯得格外耀眼。與此同時,從山西到浙江,各地都對高耗能企業採取了嚴厲的限電措施,大部分企業每兩三天就會被徹底停電一天,許多鋼鐵企業和化工企業則乾脆停產。在限電最嚴厲的河北省,工廠斷電已經不是新聞,有的縣城連生活用電都會被週期性切斷。每到停電,微弱的燭光從家家戶戶的視窗照出來,讓人不由得想起九十年代的北韓的電力危機。

但這是隻是一種錯覺。在關閉路燈和停電的同時,中國的發電量其實正在迅速成長。去年中國的發電量已經達到3.7兆度,接近美國,超過歐盟,是印度的6倍。2010年上半年,中國發電量竟然比去年同期狂升了19%,終結了美國連續110年作爲第一電力大國的歷史。這樣一個國家當然不可能缺乏照亮天安門的電力,限電無疑是政策導致的。北京正在不斷地下達命令,要求各省務必把用電量的成長控制在發改委允許的範圍以內。到了縣長這一級,這個命令已經變成了:停止用電,或者你下臺。

節能減排本來並不需要以這麼尷尬的方式來完成。2006年時,中國創造1美元GDP的能耗相當於日本的9倍,幾乎超過全球的任何國家。這使得中國難以否認一種指責,即當全球的大部分製造業轉移到中國時,溫室氣體的排放將隨之惡化而非改善。作爲名義上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哥本哈根峯會上通過斡旋,避免了爲自己設定碳排放設定上限的義務。但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已經有承諾,2010年的單位能耗將比2006年下降五分之一,降到相當於日本的7倍的程度。在當時看來,中國的企業仍然被允許自由發展,只要在發展的同時稍稍注意一下節能就行了。

您已閱讀28%(728字),剩餘72%(19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