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紀念日往往是反思的時刻,隨著信貸危機三週年紀念日的臨近,我一直在反思:作爲一名經濟學家,我哪些地方做錯了?當然,我自己犯下的錯誤,只有我本人會特別感興趣。不過,我的這些錯誤,恐怕在經濟學家中頗具代表性。
爲了減輕對自己的打擊,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哪些地方沒出錯。我依然認爲,政府幹涉往往都很拙劣;我依然認爲,市場通常能夠爲經濟問題提供出色的解決辦法;我也依然認爲,面對激勵措施,人們往往會做出理性反應。或許我的這些想法都不對,但這並不是因爲銀行危機證明了它們是錯誤的。
銀行體系幾近崩潰的事實,證明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不過,是不可或缺的傻瓜。各種干預措施都是東拼西湊的產物,成本高得離譜,對於防範未來危機而言爲時太晚,也不太適合。但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所有政府幹預措施,都是由對實際狀況瞭解有限的人設計的,往往採取一刀切的模式,也難免要在公衆利益、資訊不充分的選民條件反射式的偏見、和一些強大的遊說者之間做出妥協。政府做了一些事情,而不是無所作爲,這仍讓我深懷感激。
您已閱讀20%(432字),剩餘80%(17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