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第三眼

我是日本的韓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韓寒比我大兩歲,其風格和個性讓我很欣賞。雖然我跟他來自不同的國家,生長於不同的家庭環境,但同爲所謂的「80後」,同爲關心社會問題和國家大事的年輕人。

最近,FT中文網的不少讀者給我發郵件反饋說:「加藤,你怎麼開始寫政治了?我更喜歡你的軟性話題的評論」。這可能是因爲最近兩個月我在FT中文網上的專欄文章連續談到了新疆問題和北韓問題的緣故吧。接下來的兩期專欄文章,我想稍微輕鬆一下,談點兒「軟性話題」。

7月10日,《新京報》書評週刊以我出版了新書《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爲由,做了一期題爲《日版「韓寒郭敬明」》的封面報導,並把我形容爲「日本韓寒」。對此,我不做任何錶態,也沒有任何立場。媒體有自由說話的權利。我以書面形式,非常認真地回答了老朋友、《新京報》文化部記者武雲溥提出來的好問題。可惜,由於版面有限等原因,該報最後採用的文字不到我的答案的三分之一(我回答的文字也太多了,責任也在我這裏)。其實,那些文字都與我作爲「純日本人」的旅程以及旅程目的地——中國社會有著密切聯繫。我願意把這次答問的所有內容都公佈在我在FT中文網開設的專欄《第三眼》中:

武:雖然之前我和加藤君聊過幾次,也經常看到你在許多媒體上的發言,應該說對你現在的狀況比較熟悉,但我對你之前的成長經歷卻較少了解,現在這本《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是不是就爲此而寫?是想讓讀者看到一個日本青年的奮鬥史嗎?

您已閱讀15%(504字),剩餘85%(27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