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和長期觀察中國民族問題,曾經走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白鶴鳴深入討論了新疆陷入困局的深層次原因。今天是「新疆新政可期」三部曲的最後一次,希望能夠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戰略途徑。
加藤:上次我提到,現在的中國已經出現了「經濟全國化」趨勢,並且這一步驟比「經濟全球化」更加快速而深入。資金和資源可以隨意流動,省區之間的界限已經被打破。世代生活在中國邊疆的維吾爾族人,哪怕是做一些傳統的小生意,也要面對東方几億人的競爭。這種不利的局面不僅讓維族人成爲了弱勢羣體,也威脅到新疆乃至於全中國的社會穩定。那麼維族的出路在哪裏呢?
白:如果維族的就業情況得不到根本的改善,他們的弱勢將永遠持續下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一個沒有強大的工人階級的民族,在這個國家裏註定只能「被領導」。現在中國已經成爲名副其實的工業化國家,工商業人口是社會的主流羣體。農民種地,一畝地最多一千塊錢的收入,只有工商業才能提供穩定的工資,讓大部分平民分享工業社會的物質財富,同時有閒暇和資源進行文化活動。而現在的維族幾乎保留著18世紀的就業結構,大部分是農民,一部分從事規模很小的個體商業活動,民族精英在政府和公立機構喫「鐵飯碗」。正如我之前所說過的,這種結構在競爭中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徹底改變。維族必須得到進入工廠和大企業的機會,必須擁有自己的工人、技術人員和企業家。到那時,維族纔將成爲中國發展中決不能缺少的重要羣體,才能分享工業財富,得到真正的平等。
您已閱讀17%(637字),剩餘83%(31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