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第三眼

北韓的困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只要朝韓雙方還處在停火階段,而非和平階段,制止類似天安艦事件擴大的有效溝通機制就無法形成,最終就很難避免悲劇重演。

2010年7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召開會議,一致通過了「P5(常任理事國)+2(南韓、日本)」先前達成的協議內容。安理會輪值主席在會議上發表了共11項的《主席聲明》。《主席聲明》記述了南韓「天安艦」遭到攻擊的事件,並譴責了該行爲的肇事者。不過,安理會的聲明並沒有明確地指出該事件的肇事者究竟誰,由南韓等5國組成的軍民聯合調查團認定北韓爲天安艦的肇事方的觀點,安理會僅表示「尊重」和「深切的憂慮」,卻沒有確認。基本可以肯定,此輪較量的勝者爲北韓和金正日,李明博則在國內外陷入說不過去和站不住腳的境地,其接下來的政治議程將變得更加艱難和複雜。

對於這個結局的另一方面,美國和南韓預定於6月在黃海舉行的聯合演習,在中國的強烈抗議下已經多次推遲,至今也沒有舉行。可以說,從天安艦事件以來,美國主導下針對北韓的「外交戰」、「威懾戰」都沒有取得進展,北韓已經安然度過最危險的時刻。緊張了很長時間的半島局勢,也可以稍微放鬆一點點了。

北韓外務省發言人在針對安理會聲明發表評論時也略微表露出了「鬆了一口氣」的心情。在回應了聲明,表示北韓將重返六方會談之後,他對天安號事件做了總結:「一個陰謀劇就使得北韓半島局勢轉瞬間發展到如此地步,這無疑再次提醒我們現行停戰體系的危險性和建立和平體系的緊迫性。」

您已閱讀19%(540字),剩餘81%(23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