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貿易

美國農民眼前的「中國機會」

美國對華農業出口是雙邊貿易中的亮點,需求巨大的中國對大豆和棉花等農產品幾乎沒有設置任何非關稅壁壘。但美國政客們表示,中國可以做得更多。

將在25年後建成的美國首座糧食出口倉庫,將建在太平洋上游66英里處,距離美國中西部產糧區逾1500英里,中間橫亙著兩座山脈。

這一地理位置很容易解釋:以往一直將美國多數剩餘糧食出口到墨西哥灣的交易商,如今希望離亞洲更近一些。「中國是主要的推動力,」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e)表示。他是大宗商品交易商Bunge、伊藤忠(Itochu)以及南韓船務公司STX Pan Ocean組建的一家合資公司的執行長。該公司正在華盛頓州建設這座造價2億美元的糧食碼頭。

就在美國政客因爲對華貿易赤字及美元人民幣匯率問題而無法安眠之際,美國農民正關注著本國今年創紀錄的140億美元糧食出口。今年頭4個月,美國對華農產品貿易順差爲40億美元,幫助同期貿易總赤字收窄至710億美元。在今天月度貿易收支數據公佈之際,這一關係將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您已閱讀20%(368字),剩餘80%(14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