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爲經濟成長「加油」

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賴洪毅:確保穩定而長期的原油供應,是中國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此,中國必須對其石油來源及輸入方式進行多元化調整。

近來一些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成長有所放緩,這加劇了人們的擔憂——他們擔心在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復甦的動力可能正在減弱。對於全球經濟的持續復甦而言,亞洲經濟體的不斷成功至關重要,而在此之際,有關全球復甦「引擎」正在減速的說法,讓人尤爲擔心。

但中國不一定有這些方面的擔憂。隨著中國政府出臺爲房地產市場降溫和遏制銀行信貸的舉措,人們對於中國經濟成長率得預期已降至個位數,而對於製造業數據的偶然波動,中國政府不會特別在意。它同樣不會過度擔心眼下有關人民幣匯率的爭論。相反,中國的注意力仍牢牢地放在又一段成長期上——一段尚未到來的時期。與這些擔憂相比,更爲重要的是中國對石油日益濃厚的興趣——對於任何成長「引擎」來說,石油都是一個關鍵要素。

長期以來,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一直在影響著中國的外交政策。今年創紀錄的石油進口量,不過是增強了中國調整自身地緣政治戰略地緊迫性。今年4月,中國原油進口量創下了每日逾500萬桶的新高;今年前5個月的石油進口總量較去年同期成長了30%。確保穩定而長期的原油供應,是中國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必須對其石油來源及輸入方式進行多元化調整。

您已閱讀29%(491字),剩餘71%(12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