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工廠」目前有點麻煩。多家工廠的工人撇開官方工會,向管理層發起挑戰。爲全球消費者帶來電子產品、服裝和玩具的成千上萬供應鏈,在關鍵一環面臨成本上升的局面。
是時候發生這些變化了。雖然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社會,事件的細節從來都不明朗,但這些抗議似乎只是在尋覓東亞每一個成功國家已經走過的道路。勞資糾紛所構成的唯一真正風險在於,中國政府反應過度,使一場薪資談判升級爲政治對抗,由此損害中國作爲全球生產鏈可靠一環的聲譽。
薪資上升看上去像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運行(比如市場被允許發揮作用)的天然後果。生產率數十年來一直在成長,部分原因是平均每個僱員的資本投入更高了,但也是工人技能提高的結果。提高薪資以反映上述成果完全是自然的(近年來,薪資在中國國民生產毛額(GDP)中所佔份額一直在穩步下降)。再進一步說,在更大程度上以國內消費爲導向的經濟成長,正是中國乃至失衡的全球經濟所需要的。
您已閱讀43%(392字),剩餘57%(5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