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富士康

中國勞資關係的轉折點

FT亞洲版主編皮林:針對本田罷工及富士康自殺事件,中國媒體基本上站在工人一邊,這既反映出中國勞動力供應趨緊的現實,也說明改善工人勞動條件與中國政府提倡的「和諧社會」理念相符。

本田(Honda)位於廣東省變速器廠的罷工,已經讓這家日本公司在整個中國的汽車生產戛然停止。讓我們聽聽有關此次罷工事件的言論。第一個是這麼說的:「此次罷工事件反映出老闆們付給工人的工資水準很低……中國的體制沒有爲集體議價提供法律基礎。」第二個如下:「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普通工人從經濟繁榮中分得的利益最少。4家本田工廠生產線的暫時停工……突顯出,有必要在中國工廠實施有組織的勞工保護。」

第一個言論來自韓東方,原先是一名鐵路電工,在1989年天安門抗議活動期間曾試圖聯合工人與學生,後來因此入獄,在獄中感染了肺結核,靠手術切除了一個肺。如今,他被流放於香港,是一名工會積極分子,監督中國大陸的工人權利。

第二個——幾乎與第一個意見完全一致——的出處更令人喫驚。它是《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上的一篇社論。中國報紙沒有撰寫罷工題材文章的習慣,更別說支持罷工。任何有支持另一極權力意味,或玷汙中國作爲無麻煩投資目的地形象的言論,通常被視爲禁忌。無論如何,由於獨立工會受到禁止,「官方工會」很少(如果有的話)組織勞工行動,罷工在中國非常罕見。

您已閱讀29%(468字),剩餘71%(11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