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銀行業

讓銀行自擔風險

加拿大金融機構監管署署長裘莉•迪臣:一個穩固的金融體系需要市場自律。內嵌或有資本金爲解決與道德危機及市場自律相關的許多問題提供了一種方法。

一個穩固的金融體系需要市場自律。不幸的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人們現在已根深蒂固地認定,政府將使用納稅人的錢來紓困銀行,從而向銀行提供承擔過度風險的有力激勵。長此以往,銀行監管機構就會成爲限制銀行承擔過度風險的主要力量——而不是銀行自身或它們的投資者。

監管機構與政府官員正在草擬各種提案,旨在抵消這種道德危機對金融體系的影響。這些提案包括,向銀行徵稅、成立系統性風險基金、向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收繳附加資本金。但迄今爲止,沒有任何一個提案被普遍採納。

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它的名字叫做「內嵌或有資本金」(embedded contingent capital)。這是一種證券,在銀行陷入嚴重困境時,可以轉化成普通股,從而即刻提升銀行的核心資本,而無需動用納稅人的錢。其原理類似於一些銀行已經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或有可轉換債券(CoCos)」。但它將適用於所有次級證券,並至少與普通股等值。這將在銀行內部成立一個名義上的系統性風險基金——一種由私人投資者預先提供資金、旨在保護銀行償付能力的自我保險形式。

您已閱讀33%(450字),剩餘67%(9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