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極權的誘惑(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魯迅的憤怒與嘲諷值得重新一提:「凡有來到中國的,倘能疾首蹙額而憎惡中國,我敢誠意地捧獻我的感謝,因爲他一定是不願意喫中國人的肉的!」

又一股「速成漢學家」的潮流到來了。他們不需要憧憬階級鬥爭與社會主義,而是要談論商業和進出口貿易額,還要引用《論語》與《孫子兵法》的隻言片語——它們模棱兩可又意味深長。他們還有一種莫名的確信——中國將再次成爲世界超級大國。

舊神話剛剛破滅,新神話就迅速到來。「中國的革命」仍在繼續,它從意識形態轉移到商業,從文革標語轉移到GDP數字。再沒有人比美國人李敦白(Sydney Rittenberg)更能展現這種變化。

在一九八零年離開中國時,李敦白滿是苦澀與幻滅。他在中國已經居住了三十五年,是世界唯一的中國共產黨外籍黨員。他在延安的窯洞裏與毛澤東談論美國,也與周恩來相熟。他被中國革命深深地吸引,這裏不僅有爲「人類的平等與正義奮鬥」的理想,他也在這裏找到了他一直渴望的歸屬感。

您已閱讀10%(334字),剩餘90%(31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