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極權的誘惑(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法國知識分子關於未來的論戰中,大多人對於資本主義的一切充滿指責,但是他們卻對仰慕的蘇聯保持了沉默。

「知識分子對民主國家的缺失毫不留情,卻對那些以冠冕堂皇的理論的名義所犯的滔天大罪予以寬容。」雷蒙•阿隆在一九五五年感慨道。

在法國知識分子關於未來的論戰中,大多人選擇了左派,蘇聯則是他們的烏托邦。他們對於資本主義的一切充滿指責,生產方式的非人性化,反共主義的歇斯底里,但是他們卻對仰慕的蘇聯保持了沉默,即使當史達林年代的大清洗與大饑荒被披露後,沉默和忽略仍持續著。他們擔心打破頭腦中革命與進步的幻象,似乎這要比赤裸裸的現實殘酷得多。

阿隆不是第一個發出這樣的感慨的人。十九年前,紀德前往蘇聯訪問。「大家想要到這個處於分娩狀態的遼闊土地去逗留逗留,我們似乎正目睹著這塊遼闊的土地在孕育著未來。」他在《訪蘇聯歸來》中寫道。像很多歐洲與美國的知識分子一樣,他是蘇聯的熱切的支持者,他們深深受困於歐洲的危機、美國經濟大蕭條,資本主義正在陷入政治、經濟與人道危機,而蘇聯則意味著一場嶄新的可能性——集體制、人人平等,就像他自己所寫的:「我愛蘇聯。那裏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嘗試,使我們心中充滿了希望。」

您已閱讀15%(440字),剩餘85%(25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