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房地產

中國何須經濟適用房?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茅於軾提出經濟適用房不建廁所,是打消尋租者的興趣,讓公共資源爲民所用,貌似不近人情,實則是民生情懷所繫。

2008年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一句經濟適用房不該建套內廁所的話,引起衆議洶洶,都認爲年過八旬的經濟學家如此無人性,完全不顧低收入階層基本住房尊嚴。但當越來越多的經濟適用房尋租現象曝光後,許多人改變立場,不僅支持經濟適用房不建廁所,甚至支持取消經濟適用房,筆者就是較早提出取消論的一人。

從2005年開始,每年兩會圍繞經濟適用房取消與否都有代表委員提出觀點尖銳對立的議案。今年兩會期間,致公黨中央提交的提案中建議,應將七成土地供應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農工黨中央也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而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卻提出議案,建議儘快「叫停」當前弊端多多的經濟適用房政策。理由是張育彪認爲難以鑑別經適房購買者身份,難以保證公平性。

經濟適用房是否應該取消,關鍵是大面積的尋租現象是否能夠得到扼制。

您已閱讀17%(359字),剩餘83%(17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