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豐田神話」 破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假如「豐田神話」曾存在過,那它早應破滅,而不該盲目持續下去。迄今爲止,它的弊已經大於利了。

豐田「召回門」引起著軒然大波。昨天(3月2日),參加美國衆議院聽證會並訪華舉行記者招待會之後的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回到日本,向記者團表示「感謝給我提供真誠、直接的對話機會,學到了很多東西,希望以後能夠以更加透明地做好消費者第一的經營模式」。對於歐洲之行,豐田表示「什麼都沒定」。可見,他「道歉與說明之行」暫時告了一段落。

「召回門」對豐田的打擊是前所未有的。從直接利害關係看,豐田一年來召回的汽車數量(超過1000萬)已經超過了2009年全球汽車銷量(698萬)。從美國等市場召回的問題車相關費用達到約1700億至1800億日元。更不可低估的是間接而模糊的「信用成本」。在一個市場經濟環境裏,買方和賣方之間交易的實際上是個「信用」,買方失去了信用,其後果不堪設想。美國國會以召開聽證會的方式向豐田施壓本身已經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和深刻性。豐田能否在美國這一最重要的市場重新建立信用機制?答案依然是個未知數。

豐田章男從美國直接飛到北京,不管是自願的,還是事前與中國相關部門溝通過的,但他在北京舉辦記者招待會,親自向中國消費者鞠躬三次道歉,說明相關事宜,也是罕見的現象。中國至今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雖然在現階段中國市場在豐田全球銷量上佔的比率不過是5%,但從未來的發展潛力看,豐田絕對不能輕視中國市場,何況2月26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部分豐田問題車的風險(Toyota's risk)發出了「警告」。豐田章男通過北京之行安撫中國消費者,與中國政府進行磋商之外,也向全中國人傳達了明確的信號:豐田在未來的時間內高度重視中國市場,希望中國消費者能信任我們。

您已閱讀25%(677字),剩餘75%(19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