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第三眼

日本「右翼歷史學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日本「右翼歷史學者」是一個觀點與中國體制所允許的話語範圍不相容的人羣,但中國需要學會和他們打交道。

1月31日,由中國和日本各自10位歷史學家組成的「共同歷史研究會」公佈了《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2006年10月,安倍晉三前首相對華進行「破冰之旅」,在中日首腦會談上與中方領導人達成共識,決定年內建立本研究會。後來,每年一次,在北京和東京輪流舉行學術交流會。《報告》是雙方4次碰撞的結晶,共550頁,包括「古代、中近世史」和「近現代史」,給雙方成員提供了各自發表觀點,相互交流的平臺。雙方對研究成果的評價充滿東方色彩,「兩國學者對歷史的認識依然有分歧,但通過交流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接近」。

歷史認識問題至少牽涉到政治外交、學術研究以及國民感情。三者之間呈現出緊鑼密鼓的關聯,缺一不可,只能良性循環,否則一塌糊塗。只有在良好的政治氛圍下,才能建立健康的學術交流平臺,學術交流逐步深化,民衆之間的感情才能慢慢拉近。召開「研究會」,發表《報告》絕不是簡單的事情,正是兩國「官民一體」的多層化互動所取得的成果。作爲日方成員從頭到尾參與了研究會的朋友給我發郵件說,「這是在政治上有著侷限的研究」。可想而知,中日之間在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歷史進程、民族心理、價值觀念等衆多領域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不是好或壞,高或低,優或劣,雙方都需要對方,討論哪一方更需要對方是沒有意義的,就儘可能求同存異,相互尊重,同舟共進。

以上爲客套話,以下說點問題。

您已閱讀29%(565字),剩餘71%(13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