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房價暴漲的支撐下,商品住宅銷售額猛增了八成。對中國的開發商來說,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和「可圈可點」的一年: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報告表明,200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3713萬平方米,比上年成長42.1%。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成長43.9%;當年的商品房銷售額也比上年成長75.5%,高達43995億元。
儘管到了年末,中國國務院常務會出臺了新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調控政策措施,但決策層對2009年房地產市場總的評價看起來也「很正面」:高層不僅肯定了房地產救市政策所取得的「積極成效」,而且還認爲當年的中國房市「對於提振信心、活躍市場、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促進住房消費和投資,實現保成長、擴內需、惠民生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在2009年房地產市場「欣欣向榮」的背後,作爲決策層似乎忽略了它對社會政治層面所產生重大影響:以高房價和房地產暴利爲特徵的2009年中國房市,究竟給中國城市社會的各階層的財富分配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逆向二次分配」,在極化貧富不均和兩極分化同時,給社會的穩定和諧又帶來了多大的負面效應;它所引發出的尖銳的社會矛盾,又該如何解決。
您已閱讀10%(498字),剩餘90%(44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